内窥镜手术对身体负担小,所以我毫不犹豫就接受了:大肠ESD*¹体验
小林女士的故事
小林隶属于奥林巴斯沟通部门,在公司体检的大肠内窥镜项目检查中发现肠道内壁存在平坦型息肉。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,小林接受了内窥镜疗法之一的大肠ESD(内镜黏膜下剥离术),切除了息肉。我们请小林为我们介绍内窥镜检查与治疗的经历,以及她对于检测的态度有何变化。
首次大肠内窥镜检查中发现息肉
小林在35岁时,因公司体检而接受了大肠内窥镜检查。当时想法也很随意,虽然没有感觉到过任何症状,但她觉得“机会难得,就查一查吧”。就在这首次检查中,发现了直径超过20毫米的较大息肉。息肉过大,已经无法通过 内镜下息肉切除术(polypectomy)或 EMR(内镜下黏膜切除术)等内窥镜手术进行切除。当时医生的诊断是“大概率是良性息肉,但建议毎年复检,进一步观察。”
“越早做越好”的大肠ESD
在这之后,小林一直定期接受检查,息肉大小始终未发生变化。就这样观察了一段时间,从第一次检查起过了3年后,一家大医院的医生建议小林对息肉采取措施。原因是息肉面积过大,一旦恶化,后果将比较严重。于是,小林前往大学附属医院就诊,医生针对小林的大面积平坦型息肉,推荐了大肠ESD。“癌变风险并非为零,既然要做手术的话,越早越好”,小林也下定决心接受手术,切除息肉。
对于内窥镜手术,完全没有犹豫或担忧
关于选择ESD手术的理由,小林回答称“自己知道内窥镜下切除大肠息肉,要比开腹手术更有优势,身体负担相对较轻,这是最大的一个原因。”与胃、食道等上消化道相比,大肠ESD是一种比较新的技术。而且,大肠形状复杂,肠壁比胃等器官的内壁更薄,所以操作难度更高。但是,小林却说“完全没有感到担忧”。原因在于小林自己曾有过医疗营销的经历。“在医疗营销工作中,我亲眼目睹了医生们在ESD中倾注的热情,看到了奥林巴斯研发部同事为研发新技术而刻苦钻研的身影。因为有过这样的经历,所以我对于接受内窥镜手术一事,没有感到一丝不安。”
身体上的感受,“和内窥镜检查基本相同”
小林住院6天5夜。手术的整体流程是两天前住院,前一天禁食并进行了简单检查,手术当天服用泻药。手术在内窥镜检查室进行,大约30分钟就结束。手术期间,与内窥镜检查时一样,医生使用了镇静剂。小林说她当时意识茫然,昏昏沉沉地盯着显示屏。只是隐隐约约地感觉到有人在为自己进行手术,但基本上没有疼痛感。整体感觉与进行大肠内窥镜检查时大致相似。
ESD设备 (小林手持)
想要把检查的重要性告诉自己的亲朋好友
“每次见到父母时都会问他们是否做了检查。自从进入奥林巴斯工作以来,我开始强烈地意识到定期检查和尽早发现病变的重要性”小林说道。见朋友时,也会聊起内窥镜检查和切除息肉的事情。同年龄段的朋友中,大多数人都不曾做过内窥镜检查,但是听到小林讲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后,朋友们也都纷纷开始考虑要接受检查了。由此看来,还是同年龄段亲友的亲身经历有说服力。
几十年前,人们还很难像现在这样进行内窥镜手术。但是如今,只要能够尽早发现需要治疗的情况(病变),大多数情况下,都可以通过内窥镜进行微创治疗。“我由衷地感谢主刀医生和研发出高端内窥镜技术的各位研发人员。如果我没有接受内窥镜检查,没能尽早发现息肉,也许不知不觉中就已经癌变了。我真的很幸运,能够在早期阶段得到治疗。”
通过内窥镜检查和内窥镜手术,小林成功地规避了息肉癌变的风险。访谈的最后,小林语气坚定地说道:“我自己在手术后感觉彻底放心了下来。所以,我更要积极地把内窥镜检查的重要性告诉身边的人。”
生活照(小林提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