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师资 > 荣休教师

教师简介

教育及培训经历

    20072月至20076月:美国Vertmont州州立大学访问学者;

    1997年,20009月至2001 6月:牛津大学访问学者;

    1997年至1999年:伦敦大学Goldsmith College访问学者 ;

    1995年至1997年:法兰西学院社会人类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;

    1995年:获法国巴黎第十大学民族学博士学位 ;

    1988年:获法国巴黎第十大学民族学D.E.A.(深入研究文凭) ;

    1986年:获法国巴黎第十大学民族学硕士学位。



研究领域

    文化人类学;

    社会科学知识论(哲学);

    社会结构;

    亲属关系人类学;

    宗教人类学;

    政治人类学。



教学经验

    研究生课程:

    人类学理论与方法(起授时间2001—);

    亲属关系人类学(起授时间2001—);

    经典民族志比较分析起授时间2013



论文及著作

    文章:

    2015蔡华,《二十世纪社会科学的困惑与出路》,《民族研究》,第6期(20163月见刊);

    2015蔡华,《文化只能是观念的》,《民族文学研究》,第3期;

    2014蔡华,《当代民族志方法论》,《民族研究》,第3期;

    2013蔡华,《文化转型——社会变迁之先声》,《社会转型与好转型》,安晓平、徐杰舜主编,黑龙江人民出版社;

    2012蔡华,《信仰主义之前的几种竞争性理论》,《学术研究》,第7期;

    2011蔡华,《“信仰”概念的意义和用法》,《学术研究》,第9期;

    2011蔡华,《人类学怎样理解“父亲”》,《世界民族》,第1期;

    2009蔡华,《双系亲属法与亲属制度的多样性》,《中南民族大学学报》,第3期;

    2008蔡华,《事实与臆想》,《民俗研究》,第2期;

    2008蔡华,《汉族父系制度与中国亲属法的缺失》,《中南民族大学学报》,第5期;

    2008蔡华,《不可抗拒的反例》,《云南社会科学》,第5期;

    2003蔡华,《婚姻制度是人类生存的绝对必要条件吗?》, 《广西民族学院学报》(哲学社会科学版),第4期;

    2000蔡华,《纳人亲属制度的结构与婚姻家庭悖论的终结》,《公共理性与现代学术》,哈佛燕京学社,北京三联书店。

     

    著作:

    2009《人思之人》,云南人民出版社,昆明,2009

     

    丛书编辑:

    主编《田野与发现》丛书,云南人民出版社,共编辑出版了人类学专著9种。

     

    法文著作:

    1997, 华, "Une Société Sans Père Ni Mari Les Na de Chine", Paris, PUF, Juillet 1997(《无父无夫的社会-中国的纳人》,法国大学出版社)。该书主要论题自1999年被收入法国社会学大学本科教材丛书 "Les Grands Thèmesde la Sociologie par les Grands Sociologues"(《伟大社会家提出的伟大社会学主题》),Jean Etienne & Henri Mendras著,Armand Colin出发社,大学丛书。1999年第1版,2008年新版;

    2008, 蔡华, "L'homme Psensé par l'homme", Paris, PUF, (《人思之人》,法国大学出版社)。

     

    法文文章:

    2013蔡华,《神·人·魔》,2013512日在神奈川大学日本常民文化研究所演讲,201392日发表于该所电子期刊:http://jominken.kanagawa-u.ac.jp/triangle/ ; 

    2011蔡华,《中国——国际贸易舞台上安静的大象》,《人类学家在WTO》,Marc Abélès 主编,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出版社;

    2008蔡华,《亲属关系的基本问题》,《文化与社会》, 巴黎,2008年第2期;

    1994蔡华,(朝鲜文版)《无父无夫的社会:摩梭的走访制》,《地理》,首尔;

    1992蔡华,《滇西北民族》,《茫荒大地》,巴黎 ;

    1991蔡华,《弈车性》,《重要报道》,巴黎 ;

    1991蔡华,《不羞涩的爱情》,《重要极岛》,巴黎;

    1987蔡华,《悬棺》,《生物世界》,巴黎。 

     

    英文著作:

    2001, 华, " A Society without Fathers or Husbands", New York, Zone Books, translated by Asti Hustvedi, New York, Zone Books (《无父无夫的社会: 中国纳人》)。

     

    英文文章:

    1996蔡华,《无父无夫》, 英国皇家人类学院发行教学版;

    1999蔡华,《达巴:喜马拉雅区域的萨满》, 英国皇家人类学院发行教学版。

     

    译著:

    1990蔡华,《东南亚的印度化国家》,494页,蔡华(主译并校对)、杨保筠 译,商务印书馆;

    1979蔡华,《法属印支与中国的经济关系》,200页, 云南省历史研究所出版。 

     

    拍摄人类学纪录片:

    2008蔡华,《童婚》,52分钟; 

    1998蔡华,《达巴》,53分钟,英国皇家人类学院发行教学版(入围巴黎“真实电影节”,2000年在法国国家电视台Art台播出);

    1995蔡华,《无父无夫》,片长26分钟,英国皇家人类学院发行教学版。



研究课题

 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的重点项目:“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的社区史研究——以亲属制度为研究主线”,项目负责人( 20012008年);

    福特基金会项目:纳人文化保护与教育改革(2003—2005);

    福特基金会项目:影视人类学——民族志电影,项目负责人(2005—2007);

    法兰西学院项目:传统社会的基石,项目负责人(2002—2002);

    英国科学院项目:社会血统制度,项目负责人(2000—2001);

    文化部项目:“纳人节日志”民族志纪录片,项目负责人(2014—2015);  

    文化部项目:“纳人的社会生活”民族志纪录片,项目负责人(2015—2016)。



社会兼职与服务